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通过的学校有哪些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有效期开始时间 | 有效期结束时间 | 备注 |
清华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4年1月 | 2019年12月 | |
北京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4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北京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北京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4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北京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天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3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天津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河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河北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河北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燕山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中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大连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6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沈阳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东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沈阳化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大连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大连海事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吉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4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长春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上海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上海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上海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东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0年12月 | 2021年中期审核中止 |
南京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南京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江苏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常熟理工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常州工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扬州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浙江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中国计量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6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合肥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3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安徽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安徽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安徽工程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南昌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华东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青岛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青岛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河南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河南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武汉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武汉工程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武汉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湖北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湖南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广东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4年1月 | 2023年12月 |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不在有效期内 |
重庆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6年1月 | 2024年12月 | |
重庆邮电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重庆科技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重庆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0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四川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电子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有条件) | |
西南石油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
昆明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西安理工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5年1月 | 2023年12月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西安工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 | |
西安科技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1年1月 | 2026年12月(有条件) | |
西安石油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年1月 | 2024年12月 | |
兰州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22年1月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说明:
1.“专业名称”为专业的当前名称,部分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曾用其他名称,详请查询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网站(http://www.ceeaa.org.cn/);
2.部分专业已参加多轮次认证,“有效期开始时间”为首次通过认证的有效期开始时间,“有效期截止时间”为最近一轮通过认证的有效期截止时间;总的有效期起止时间不具比较意义;
3.部分专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包含“(有条件)”的,表示需要根据其最近一轮认证有效期内中期审核结论决定是否延长至有效期截止时间;
4.部分专业在部分年份不在认证有效期,相关信息在“备注”栏说明。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在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学科排行榜中稳步提升,继续保持软科世界大学排名500强。15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4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9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排名,5个学科入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6个学科入围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全国第一。工程学保持ESI前1‰,6个学科进入ESI前1%。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
5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A类);
7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B+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6888人,博士研究生2763人,硕士研究生9933人,成人学生3389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1142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有3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
北京工业大学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下设18个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72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设交叉学科),18个专业学位类别;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其中,出站79人、进站122人、在站344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